4月15日上午9:00开始, 浙江大学第五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答辩在紫金港校区东2—103、104教室顺利举行。出席本次竞赛有本科生院教研处科研训练与学科竞赛办公室主任毛一平老师、魏志渊老师、能源系副主任邱利民教授、节能减排实践基地主任胡亚才教授以及来自学校各相关领域的10名评审专家和进入决赛答辩的参赛队。
正式答辩前,本科生院毛一平老师为决赛答辩作了简要讲话,并向参同学提出了6点建议:参赛同学要有自信心、高水平发挥、是一次交流学习机会、参赛重在过程、要不断完善作品和总结经验;能源系副主任邱利民教授更是借着本次比赛对广大在场同学提出了2点要求:一是创新,成为“知本家”;二是学会表达,积极主动巧妙地宣传自己的作品。希望广大同学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投身于节能减排的研究中去。最后,竞赛基地主任胡亚才教授讲解了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本次竞赛共有41支队伍进入决赛答辩环节,分为2个答辩大组,历时7个小时。每队同学都通过现场PPT讲解、模型演示和展板介绍将自己的作品全面地展现在各位评委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眼前,而每一组的评委老师也就队员们的作品给予肯定、批判以及改进方面的建议。
本届比赛,很多队伍都做出了自己的实物模型。一大早,就陆续有很多队伍提前到达答辩地点,将自己队伍准备数月的模型或者实物作品摆在了展区内。在评委进行模型参观评估环节,各队成员更是不遗余力地向评委和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以及做进一步的介绍。或许有些队伍的模型只是一个雏形,但已经有了一定的效用,同学们这种勇于实践的精神很值得宣扬。有志于节能减排事业,一定要有实践精神,只有在科学的实践与检验过程之后,才能获得系统的、可行的、经济的节能减排成果。
一些团队的作品非常切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如垃圾的回收利用、原油污染的清除、中餐的产业化生产等。这表明我校大学生能够关注时事,积极为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建言,这是值得称贺的。虽然有些创意看起来可能还有些幼稚,尚难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没有可行性,但其精神可嘉。
浙江大学第五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自去年12月开始接受报名,3月1日召开启动会,共有来自全校20多个院系的67支队伍报名,通过文本审核等环节,最终有41支队伍入围决赛,实际到会参加答辩队伍38个。本届竞赛也是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举办以来参与队伍最多的一次。
本届比赛,学生节能减排协会再次参与到竞赛的组织、协办中来,这为竞赛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人力支持,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竞赛、参与组织竞赛的热情。
在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决赛答辩后,浙江大学第五届节能减排大赛决赛于16:00圆满结束,竞赛结果近期将在网络另行公布,请相关同学密切关注本科生院、节能减排实践基地网站(www.doe.zju.edu.cn/jn)通知。